“3·15”系列专题之汽车消费市场常发故障解析
2024-09-22 “全”动态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马云龙)2023年,中国质量新闻网收到有关汽车类的投诉77起,投诉人数达2157次。其中,严重影响用户用车体验的投诉41起、影响用车安全的投诉26起。之际,当前汽车市场哪些故障频发?哪些故障存在安全风险隐患?企业又在扮演怎样的角色?又将给市场敲醒哪些警钟?
2023年,中国质量新闻网收到的投诉案例中,提到车机系统卡顿、导航卡顿、导航无法更新升级的占比最高,达到49.55%。其中,车机系统卡顿最为严重。
某品牌投诉车主在接受本网采访时提到,其刚购买3天的新车,中控屏就出现黑屏现象。在售后维修部门的指导下,OTA升级,但又出现中控屏频繁卡顿、死机的情况。
通过投诉车主发给本网的视频来看,中控屏死机多发生于车辆启动时,夏季上车想开启空调制冷,需等待一段时间或重新再启动车辆才能使用。
该投诉车主还提到,城区代步或高速驾车时,车机也会出现死机的情况。“如果哪天我开车在高速上出现黑屏或死机情况,难道只能把车停到应急车道等车机重启?这样不仅麻烦也不安全嘛。”车主无奈地说。
无独有偶,某热门自主品牌、合资品牌车型还同时遇到导航系统老旧却无法更新的问题。
根据采访信息,车主们所购买的产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导航版本过低,且多数道路信息未更新,时常出现导航线路错误的情况。于是,车主们想通过OTA的形式对车载导航系统来进行更新升级,但由于企业研发进度、硬件设施等原因,该问题迟迟未得到解决。
从现阶段汽车市场表现来看,当今产品具有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显著特色。同时,可以明显感受到,在普通家用车上的功能慢慢的变多、屏幕慢慢的变大、语音交互系统越来越强。作为企业来说,随市场竞争趋势的演变,研发投入在逐年增大、产品的丰富程度慢慢的升高,但产品应具备的质量、可靠性却在逐年下滑。
分析其原因,在于当今汽车市场发展迅速且竞争非常激烈。现阶段的自主品牌早已在新能源、智能化领域实现对合资品牌甚至是进口品牌的弯道超车,但过快的产品更新换代频率、过度的产品线布局,让汽车类商品近乎成为快消品。研发周期缩短、上车速度过快、稳定性试验时间的减少,都是导致功能不匹配、使用体验差的原因之一。
在2023年的投诉案例中,颗粒捕捉器堵塞故障不在少数。根据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资讯统计,至少有三个热门品牌的热门车型存在该故障问题,且覆盖范围广泛。
其中,某品牌对于颗粒捕捉器堵塞故障的解决方案是要求用户多跑跑高速、多踩踩油门。对于该说法,投诉车主表示:当时买这款车,就为了日常家用代步达到省油的目的。如果像企业要求的多跑高速、多踩油门,难道还能为了这个车特地去跑高速?
随着事件的进一步跟进,有车主还向本网反馈,4s店曾提出原地轰踩油门、提高排气系统温度,达到清洁颗粒捕捉器的目的。
对此,技术专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专家这样认为:当车辆出现因颗粒捕捉器堵塞而导致抖动、顿挫感时,说明堵塞非常严重,应到4s店由专业修东西的人用电脑激活还原颗粒捕捉器,需通过专业设备和保护措施对发动机的转速控制,经过30-50分钟,使排气温度上升,进而达到清洁颗粒捕捉器内未燃烧殆尽的目的。
另外,通过跑高速的被动方式对堵塞的颗粒捕捉器进行还原,可以某些特定的程度地将收集的颗粒物燃烧掉,恢复通畅,但并不是长久之计。
对于企业提出采用原地轰踩油门的方式对堵塞的颗粒捕捉器进行还原,技术专家觉得这种形式有一定安全风险隐患。首先,颗粒捕捉器还原时,需要500℃-800℃的高温才能将附着在颗粒捕捉器里的有害颗粒燃烧。同时,还原程序需要满足车速、发动机小负荷、颗粒捕捉器堵塞程度等多重复杂工作条件。企业之所以要求车主多跑高速,是因为车辆一定要通过高速带来的气流对排气管降温,而“原地还原”失去降温条件。因此,如果没做好相应防护工作,让用户自行还原,车辆存在自燃风险。
针对2023年度颗粒捕捉器堵塞故障问题的大范围投诉,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最根本的原因主要在于颗粒捕捉器是目前最快速、最有效使车辆达到排放标准的解决方案。对行业来说,由于发动机研发技术周期、研发成本等因素的限制,颗粒捕捉器是行业内最有效、成本最低的解决方案。
但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商品时不单单是考虑售价的因素,更有品牌的情绪价值。如果因产品本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导致消费者用车满意度降低,同时让我们消费者为此买单,并不利于产业积极、正向发展。
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时代的不断深入,慢慢的变多的企业将车身上重要总成或零部件功能替换为电子信号传递,其中包含电子油门、电子刹车、电子转向等,但随之而来的电信号异常导致的车辆失控案例也在逐年增多。
2023年收集到的投诉案例中,动力受限、行驶中突然降速、动力失常、失速的投诉案例明显攀升,占全年投诉的2.9%。
2023年5月,收到了用户对某合资品牌热门纯电动SUV的投诉。投诉人称,其购买的某品牌车型驾车过程中出现了突然加速导致翻车的严重后果。
2023年7月,收到用户对某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的投诉。投诉人称,日常驾车时多次出现高压电故障、充电故障、动力受限的提示后,车辆完全失去动力的危险情况。
同年,还收到用户投诉某自主品牌热门车型,因变速箱进入保护机制导致车辆在高速路段突然失去动力的投诉。根据投诉用户回忆,事发时车辆连续30秒无刹车、无油门响应。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我国全年累计新车销量达2169.9万辆,同比增长5.6%。在庞大的销量数据背后,是千万家庭对品牌、产品的高度信任。但若企业将疑似“不合格”、产品质量差、可靠性低的产品售卖给用户,并同步将有几率存在的用车风险转嫁给消费者,则有可能对车主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而通过对过往失速、动力失常等案例的分析后发现,多数车辆为新能源车辆,且采用电子油门踏板以及整车电控元器件的居多。由此看来,随着电气化时代的来临,产品在一直在升级,但关乎行车安全、产品可靠性方面的工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