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巴黎奥运会上的中国红色文化和绿色发展的国际传播
2024-12-05 “全”产品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文化是国家软实力,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与影响力。文化以显性和隐性的形式,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积淀和发展全貌。
红色文化。正如巴黎奥运会上的解说词,“一抹鲜艳的中国红,如同东方的朝阳,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中国红,不单单是一种颜色,它也是中国文化的符号,是热情、喜庆和繁荣的象征。”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身着红色礼服;乒乓球运动员马龙、花样游泳运动员冯雨高擎五星红旗;中国选手郑钦文在赢得网球女子单打金牌后身披国旗,夺目赛场;刘宇坤男子50米步枪三姿决赛,射击架上放着大红色锦鲤擦手巾和一只红色小鱼挂件;塞纳河上耀眼的中国红,网友纷纷留言,“中国队加油!”正如一位网友所言,“巴黎奥运,鲜艳的中国红在赛场飘扬,那是胜利与荣耀的象征,也是运动员们拼搏的见证!”
中国红,也就是“正红”,乃绛红大赤之色。“金、木、水、火、土”五行对应“青、赤、黄、白、黑”五色,五色中常引朱赤,以其色最为煊赫也。《说文解字》将“红”的解释为:“帛赤白色,从糸工聲。”这里的“赤”就是现在的红色。“赤,南方色也。从大,从火。”红色是太阳之色,是火之色。夸父逐日,钻燧取火。红色象征着光明与温暖,象征着进步与权威。红色是中国古人的图腾,红能驱邪,祈福平安。《礼记·檀弓上》中记载:“周人尚赤,大事敛用日出,戎事乘騵,牲用騂。”早在周朝时期人们便喜欢红色。红色蕴含着中国人的审美情愫和朴素世界观,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符号。红色是青春少年之色,代表着未来和希望,体现出中国人积极乐观、包容坦荡的思想和胸怀。在奥运会赛场上,中国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化为中华民族拼搏向上、团结一致的集体主义和体育精神,和中国体育健儿一起在巴黎奥运会上展现和传播,讲述着中国建设体育强国、文化强国的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红色精神。
红色背后是传统,红色深处是基因,红色内涵是和谐。巴黎奥运会上中国花样游泳队首次夺得奥运金牌。中国队出场动作的叠罗汉造型融入了中国传统汉字文化元素,中国姑娘们用腿摆出了一个甲骨文的“山”字,以此展示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和中国体育精神。中国的汉字“山”是一个象形文字,具有很强的形象感。花样游泳队的造型给人一种山峰迭起的感觉,体现出跨越艰难险阻、跨越“山”河的意象和永不言弃、始终追逐梦想的刚毅精神。山的壮美激发人们勇往直前追求高远的梦想,同时也推动中国优良历史传统文化“走出去”。中国花样游泳队在服装设计和动作编排上的民间传统文化融入,使得“水上芭蕾”和中国元素完美结合。夺得田径女子铁饼赛银牌的冯彬,戴着中国结耳饰参加颁奖仪式。中国艺术体操队身穿带有民间传统文化元素的比赛服,动作编排以汉唐国风为主题,展现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韵味。
在色彩学中,红色与绿色互补。从艺术视角来看,红绿两色搭配可以产生和谐的美感。心理上,红色易生扩张感,而绿色则有泰然与清爽之功。
绿色是植物的颜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生命与青春,可代表自然、生态、环保等,同时也内含和平与友善的性格特点。绿色,是生态文明的底色,绿色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新时代以来,绿色发展意含高质量发展。同时,绿色文化也是全球共同倡导的先进文化,具有共享性等特征。
绿色发展。绿色是中国当代社会的代表色和核心特征,代表着蓬勃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中国站在全球发展的高度,以绿色为底色,倡导低碳、环保、可持续的生态发展模式,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打造国际标准,实现从制造业向“智”造业的转变。2024巴黎夏季奥运会,乒乓球拍、举重杠铃等体育器材严格按照中国国家标准生产,展示了中国制造的高标准。比赛专用乒乓球将弹性公差缩小到4毫米以内,重量公差缩小到0.015克,硬度、圆度公差缩小到0.05毫米以内,均为国际领先水平。中国杠铃片最小重量误差控制在5克以内,杠铃杆轴线毫米以内,向世界展示中国科技创新能力。超高清视频转播的云服务中转站、LED显示屏、8K转播车等,都采用了中国技术和标准,提高了赛事转播的编解码效率,展示了中国智慧和技术实力。我国射击选手黄雨婷、盛李豪在射击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决赛中为中国队摘得巴黎奥运会首金,他们使用的弹就产自中国。由我国企业自主研发的“QYS高精度弹”将的精度控制在万分之一毫米量级,精准度超过国外百年品牌,产品出口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展示了中国制造的高品质和创新能力。
绿色不仅是中国创新经济的生态之色,也是中国展现和谐文化与和平精神之色。2024巴黎夏季奥运会也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中国以此为契机在巴黎建设“中国之家”,展示中华民间传统文化,促进了中法以及中外的文化和体育交流。
许屹山著文指出,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两者存在价值理念上的契合性、属性分类上的相互渗透性、空间分布上的交叉性、特色上的相互交融性以及功能上的互补性。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绿色经济的保障和生态科技的赋能。绿色发展是红色文化在新时代发展阶段的新模式和新业态,是更高层次的外在表征。大力推动红色文化和绿色发展相互融合,是学习中国文化的应有之义。